网站主页>


 



错判指纹误战机 确认细节显元凶

    作者:刘持平 文字录入:牧青青  谢绝转载


    江苏武进县境内,古有芙蓉湖。越《绝书》称它有一万五千倾。民间传为“十万八千芙蓉圩”。原芙蓉湖东通长江,南接龙山,西连云渎,北抵郡郊,中包芳茂,秦望诸山,烟波浩渺,相望百里。湖中多植芙蓉,盛夏红遍水面,蔚为壮观,湖因而得名。

    明宣德六年围湖造田后,这里始成鱼米之乡,渔业、农业相得益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20世纪80年代初,聪明的芙蓉人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办起了养蚌育珠。很快很多农民由此而致富。金校长一家更是佼佼者,几年下来,创收不下几十万。在城市工人工资一月才三四十元的年代,这可是近乎天文的数字了。为人爽直的他,几口小酒一喝,就得意地介绍起致富经来。

    或许是树大招风,或许是祸从口出。7月10日,金校长的儿子从广州出售珍珠回来,一进家门,便发现父亲已死在床上,家中所有摆设像遭了鬼子扫荡一般……

    金校长家位于东柳塘村最西头,坐北朝南三间二层楼房。现场勘查发现,罪犯夜间从屋后紧靠北墙的榆树翻上二楼窗户而入,首先将熟睡中的金校长捆绑勒死,而后肆无忌惮地搜寻钱财。作案后从原进口翻出,顺着屋后的田埂向北逃窜,潮湿的田埂上留有回力鞋和旅游鞋印。

    作案者是一高一矮的两个年轻人,有备而来,下此毒手给民风淳朴的乡村带来了血腥与阴影。

    经现场访问与调查,专家组了解到了有关此案发生的社会背景方面的情况。

    芙蓉盛产河蚌,早在1965年,曾有一些农民试着人工养蚌育珠,方法是取优质低龄的褶纹冠蚌、三角帆蚌作珍珠母贝,在母贝内手术无菌植入另一只蚌的蚌体小块组织。在母贝的生活过程中,该植入组织与种蚌产生排异现象,一两年后钙成蚌珠。颗粒圆整、光滑透亮的蚌珠每斤净收入可达300~500元,抵上好几亩粮田的收入。鱼、蚌混养技术不仅充分利用了水资源,鱼、蚌的分泌物互相吸收,还促进了鱼类产量与质量的提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产业有了极大的发展,当地接种手术的种蚌由1979年的3.2万只,发展到1982年的近80万只,凡可利用的水面几乎都挂满了种蚌。许多当地农民还到外地承包水面养蚌育珠。三四年间,出现了一批养蚌育珠的富裕户,而东柳塘等村又是搞得最好的村之一。

    珍珠进入市场采取两种途径,一是客商到当地走家串户,在一级市场收购。二是当地人长途贩运至广州销售,直接获取更大的利润。广州的黄花岗旅社是一集中的交易点,苏南去的售珠人大多客居此地。市场逐步培育出一批专事珍珠养殖、销售的专业户。金校长一家就属于此种类型,远近都有了点名气。 东柳塘四面环水,仅村东头有一条小路进入。走访中了解到,在案发前两天的一个中午,有两个当地口音的青年人到村上打听金校长的家,因常有人到村上收购农副产品什么的,所以被问人随手指了一下,也没在意。这一情况与现场留有两人足迹的情况相吻合。

    综合现场勘查和走访情况,专案组分析认为,案发现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隔运河与江阴县玉城乡相邻,金校长又在玉城工作,罪犯有针对性而来,因此此案的侦查范围以芙蓉乡、玉城乡为主,兼顾相邻的邻近乡镇及生意上有交往的人员;排查的重点是有前科劣迹、游手好闲的青年男性……

    在案情分析会上,勘查组长文平详细介绍了痕迹物证的发现情况:

    从现场情况看,作案目的十分明确,罪犯急于寻找钱财,几乎翻遍了所有可能藏钱藏物的地方。衣橱门大开,衣服被弃于地面;箱锁被撬,所放被子等物翻出;米囤上盖的塑料薄膜被揭开,四周有手伸下去摸的痕迹。大面积的翻动,留下较多明显的痕迹,在地面取到完整的27厘米长的回力牌球鞋和残缺的旅游鞋印多枚;在抽屉与箱柜上发现旋凿的撬痕7处;更为重要的是发现了有鉴定价值的指纹8枚。

    这8枚指纹分别遗留在衣橱门上和2号箱子上箱盖上及抽屉上。这些部位都是作案翻动过程中必须触摸的部位,也是居住人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部位。这几枚指纹是否与案件有关,是否为罪犯所留,还需做大量甄别工作后才能确定。

    深知文平性格和汇报套路的丁局长不紧不慢地问:“罪犯作案没有伪装,你们不会没有取到令大家兴奋、足以直接认定作案者的痕迹吧?”

    “目前来看,留在2号箱盖上的一枚灰尘减层指纹价值最大,我们把它排在了第1号。这枚指纹是由于手指上的汗液黏去了箱盖上的浮灰后所形成,十分新鲜。为什么说它的价值最大呢?因为这枚是遗留在两只重叠在一起的箱子下面的一只箱子的盖上,作案者在搬去上面的箱子,再打开第二只箱子时留下了此指纹。从箱盖上均匀的浮灰可判定此箱子很久没有触动过,而新鲜的指印告诉了我们,此指纹是罪犯所留无疑。”

    “还会有什么意外情况吗?”丁局长又问。

    “考虑到案发时有部分群众先于我们进入现场,我们一个个作了访问,并进行了指纹的甄别,均已排除。现在的问题要等到天完全黑了,才能高质量地取下这枚指纹。”文平答道。

    留有灰尘指纹的器物不能随意搬动,只能在现场直接采用照相方法提取,以保证其“金身不破”。技术人员耐着性子等待到天黑,周围环境全部被黑夜笼罩,无任何光线干扰后,才架起了相机进行拍摄。

    为了取下它,可真吃了点苦,室外是近40度的高温,室内热似蒸笼,又不能扇扇子,怕扬起的灰尘影响了这娇嫩的指印。照相员只能光着膀子、穿着短裤子。好不容易将灯光打到最佳角度,镜头调到最佳焦点,快门就要摁下时,眉上、臀部、大腿等部位齐刷刷地遭到蚊子的猛攻,水乡的蚊子大而野,尖喙之下奇痒难忍,迫不得已松手驱赶蚊虫。

    几经反复,终于拍下了指纹照。连夜将底片冲洗出来,清晰度很好,大家这才松了口气,一高兴,半夜三更跳下河,痛痛快快洗了个澡。

    2号指纹取自光滑的大衣橱门上,为汗液指纹,纹型为双箕斗形纹。双箕斗是一种少见的纹型,仅占指纹总数的2.5%左右,中心的纹线呈“S”形。这种指纹主要出现在拇指上,而且左手拇指居多,“S”形向左旋为左手,向右旋为右手。2号指纹中心纹线为左旋,且指纹指尖斜向右上方,因此可确定为左手拇指所留,指位十分明确。

    将2号指纹与1号指纹交叉比对,发现此两枚指纹是同一手指所留,证实2号指纹也是属于罪犯指纹。这枚汗液指纹较之1号灰尘指纹清晰,比对时要方便许多倍。

    通常认为,双箕斗是智商高的表现,看来此罪犯是将高智商用错了地方。

    大家好不高兴,重大杀人案件,能取得如此清晰的案犯指纹,等于取到了制敌于死地的杀手锏。痕检人员打趣道:“这样清晰的指纹,嫌疑人一到手,3秒种就能定案。”

    为了加快破案的速度,也为了以防万一发生漏检,文平建议,在调查走访、获取书面材料时,有针对性地捺取左手拇指印,如发现是双箕斗指纹,重点取指纹中心部位,尽可能多捺两次,以防因印泥太多或太少造成指纹不清、或部位不对而比对困难。为此,又专门对所有参与侦查的人员进行了一次辩认指纹纹型和保证捺印质量的培训。

    为什么要如此的复杂?侦查员连个指印都不会取?说来话长,当时的侦查干部大多是从地方学校毕业后招入,或是部队转业干部中调入,没有进行过像指纹学这样很专业的知识培训,所以要临时抱佛脚,作些补课。

    县局领导坐镇,几十人的专案队伍打铺盖住到现场,夜以继日地工作,期望突击攻下此案。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毫无动静。

    市局三番五次组织会诊,重新研究侦查方向与范围,并将侦查工作延伸到广州的珍珠销售圈内,还是没有线索。

    在工作措施上,为了防止指纹鉴定中产生漏检现象,市局又特派两位经验丰富的技术员进行复核,将所有材料上的指纹样本重新鉴定两遍,没有发现可疑对象。

    “老革命”还真遇上了新问题。从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角度看,此案案情并不复杂,范围也不大,基本可排除流窜作案之可能,指纹条件又十分过硬,怎么分析,对手也是条浮在水面的鱼,很容易发现,怎么会近在眼前,远在天边,找不到他呢?

    工作仍按既定方案进行,专案组不撤,不破不休。

    持久战打了整整十五个月,芙蓉与玉城乡几乎翻了个遍,案犯还是没踪影。

    是鱼总是贪食的。1986年10月下旬,芙蓉乡农民景燕飞、金富兴两人深夜外出偷河中的珍珠蚌时被江阴县公安局抓获。审查人员联想到此凶杀案,即将景燕飞的指纹与通缉通报上的现场指纹一比对,完全符合。景、金两人很快供认了他们道听途说得听金校长一家成了万元户后,寻机入室盗窃并杀害金校长的犯罪事实。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杀害金校长的凶手终于落网。

    此消息传到专案组,令大伙大吃一惊,因为早在案发后的第3天,景燕飞的指纹就经过了鉴定并予以否定。为何3秒即可认定的指纹,经多人数遍检验而没发现呢?

    一倒查,问题首先出现在捺印上,由于捺印时偏重于手指右侧,造成指纹中心花纹“S”形双箕斗仅出现了一半,“变”成了箕形纹,但从面积看该指纹仍很完整,检验中谁也没发现该指纹捺印不全,误认为是真正的箕形纹。

    这样的指纹是否缺乏了鉴定条件?一枚指纹对专业人员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面积,比对时只要两枚指纹相同的部位不小于一颗图钉那么大的面积就具备了鉴定条件。从两枚指纹照片上看,两指纹之相同部位细节特征不少于10个,足够进行鉴别。

    但在批量比对时,由于现场指纹条件好,检验人员在心理上不自觉地产生了麻痹轻敌的情绪。粗看该指纹纹型种类与现场指纹不同就轻易予以否定,没有从细节特征入手仔细比对,违犯了既要比对纹形,更要比对细节特征的检验操作规定程序,铸成大错,整整将破案时间延迟了一年多,浪费了大量的警力与财力。

    此案是文平工作以来所办最为遗憾的案件。本该是一次速决战,捺印指纹,在本案中是一个高度重视了的工作细节,一个不该出错的工作细节,恰恰出了错。

    这正是,成了指纹,误也指纹;箕是指纹,斗是指纹;箕斗各异难定论,细节比对定铁证。



上一章        下一章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