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一波三折失枪案 峰回路转半指纹

    作者:刘持平 文字录入:牧青青  谢绝转载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常人乎。但对于在特殊岗位工作的而方,是万万大意不得的。老马稍一马虎,就酿成了大祸。



平静的夜晚,失枪案发生在办公室

    老马当了二十多年兵,转业到地方后在部属工厂保卫部工作,每十天值一次班。这天晚饭后他早早来到单位,看了一个小时的报纸,关好办公室门窗,便到值班室休息,一夜无事。第二天早晨,当他回到办公室,一开门便惊出了一身冷汗:办公室被盗!当晚值班用的“六四”式手枪遗忘在抽屉内成了窃贼的战利品。

    老马好生懊恼啊,枪不离身是纪律,也是习惯。带了几十年枪,唯一的一次放在了办公桌里,恰恰就遇上了窃贼。这窃贼早一天不光临,晚一天不光临,碰巧办公桌里有枪的这一天来了。这一碰巧可把老马碰得七窍生烟。

    20世纪80年代,军用枪支被盗属部级大案。部省两级电报随着案情的上报迅即传达到了市公安局。枪在罪犯手里,对社会治安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了现实威胁,必须迅速破案。江苏省常州市立即投入侦破这一建国以来首起涉枪大案。

    犯罪现场是侦破的关键环节。现场勘察发现,罪犯翻墙进入保卫部大院后,撬窗进入了3个办公室,撬开7张办公桌、两套书橱。从作案的全过程看,属于扫荡式,见锁就撬,见物就翻,目标不特定,动作不熟练。从窃取的物品看,除手枪、现金、粮票等有价值的物品外,还窃走了一小包喜糖、一本杂志,暴露出此人小偷小摸的习性。

    刑事技术部门特别注意到,桌上的撬压工具痕迹似曾相识,扁扁的头部呈圆弧型,宽1.2厘米。此种痕迹曾在3个星期前航海仪器厂、财会学校办公室被盗现场出现过。经比对,3处现场的工具痕迹和现场足迹均同一,这样就把相邻不到300米的3起盗窃案串联到了一起,获得更多有用资料。

    罪犯作案有区域性,通常反映了案犯对案发地环境较为熟悉,可能居住、工作、学习在这一地区,或有亲友在这一地区,活动较频繁,因此立足案发地区进行针对性的排查是上策。

    工作开展不久,在案发地区发现了一名作案嫌疑人,未满18周岁的陆出。此人在校时就经常旷课逃学,枪案发生前,曾翻墙进入保卫部大院内偷过两回小东西,对大院的情况十分熟悉。依陆出的情况,很符合小偷作大案的案情分析。

    经审查,陆出不仅很快交代了其在航海仪器厂、财会学校作案的情况,还交代了在保卫部大院内作案时,偶然发现了手枪,出于好奇而顺手牵羊的情节,枪案侦破在即。

    但侦破的进展远非专案组所期望的那样尽如人意,陆出虽承认偷了枪,被盗的那支枪却一直没有找到下落,迟迟定不了案。专案组深信这小子在枪支去向上玩了猫儿腻,想继续抵赖。应顺着这条线索,深追各种可能藏匿、转移枪支的可能性,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但很快专案组又发现了新问题,陆出的交代与现场勘察有很多出入。归案后陆出虽交代了包括在保卫部大院等单位作案的情况,并搜查到了一本与失窃的1983年第二期《萌芽》相同的杂志,但对盗枪一案,其交代进入现场的方式和所使用的工具等细节与现场情况不符;对枪支的去向,也一再改口:今天说丢到河里了;明天又说藏在路边石堆中。他在故弄玄虚,交代很不稳定。有同志提出,此口供不符合一个初犯者所具有的心理特征,有误。

    侦察思维应是典型的辩证思维,它要求侦察员对涉及案件的所有直接的、间接的信息作综合比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尤其要求对任何一个可疑的矛盾点有高度的敏感性,矛盾就是破绽,就是线索,就是提示。可惜此时绝大多数同志的思维已接受了陆出就是作案者的概念,这就容易造成在认识上重视相符的证据,忽视相异的证据,一叶障目。侦查工作一旦谢绝了“矛盾给予的提示”,终究画不成圆满的句号。

    谜底没有揭开之前,猜谜者都在探索,谁都认为自己找到的是一条正确的解谜之路。专案组还在努力,千方百计地寻找证据。在枪案被盗现场,留有作案者的足迹,经检验为41码解放鞋,该案的足迹与另外两案现场的足迹被认定为同一只鞋所留。因此,只要找到该鞋,就可能发现鞋的主人,进而达到破案的目的。

    经调查反映,陆出曾有过这种解放鞋,但案发后也没有搜查到。把鞋毁掉就万事大吉了?不,刑事科学有办法。

    步法鉴定是利用足迹,比对的是步法,即人行走过程中所形成的两步间的长度、左右脚之间的宽度,脚尖展开的角度及相互联系等等。如我们平时所说,一个人的行走姿势,都是由步法决定的。一个人可以换不同的鞋走路,但改变不了自己早已形成的步法,这在科学上称之为“动力定型”。所以毁了鞋还有步法特征在,仍可以鉴定。

    在中国的刑事技术宝库中,步法追踪技术是一门独特的技术,它产生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是牧民在对付窃取牛羊的盗贼和野狼的活动中独创的侦破技术。

    牧民在对付窃取牛羊的盗贼和野狼的活动中,发现每一只动物和每个人的足迹都有特殊性,依据这种特殊性可进行追踪,最终把作案者抓获。牧民中有一批掌握着这种绝技的高手,马玉林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世纪50年代被公安部门发现,录用为警察。他的技术,猎犬没他准确,福尔摩斯难望其项背,一枚脚印,经他目测,不仅能说出该人的身高、年龄、体态、性别等生理情况,还能分析出该人的头、双肩、双手、两腿行走时的姿态,分析出行走时的心理状态,经他将现场的脚印一点化,疑窦顿开,侦破旋即告捷,很快声震全国,并最终形成了以他的实践经验为代表的一门新兴的步法鉴定技术。

    步法鉴定技术以生物学的理论来解释,就是个人生理行为特征在连续性的重复动作中所呈现出的规律特点人各不同,例如我们所熟知的说话的嗓音、书写的字迹与行走的足迹,人与人不相同,可以用于个体识别。

    步法鉴定与一般的鞋印鉴定最大的不同是,鞋印鉴定主要是鞋与鞋的特征比对,而步法鉴定是利用足迹,比对的是步法,即人行走过程中所形成的两步间的长度、左右脚之间的宽度、脚尖展开的角度及相互联系等等。我们平时所说的一个人的行走姿势,都是由步法决定的。一个人可以换不同的鞋走路,但改变不了自己早已形成的步法,这在科学上称为“动力定型”。所以毁了鞋还有步法特征在,还可以鉴定。

    专家组于是邀请省内外步法鉴定有造诣的同志进行会诊检验,最终的结论是:枪案现场足迹的步法特征与嫌疑人相同。此鉴定结论使证据的砝码进一步向认定的方向倾斜,更坚定了指挥部对陆出罪责难逃的认识。



大雨倾盆之夜,加油站发生枪击案

    此案发案半年后的一天深夜,大雨倾盆,日夜加油站三名职工像平时一样,等待着来站加油的司机。

    这时,一名额上贴着一块塑料纸,左手拿一块浅灰色方格手帕捂着面部,仅露出两道又窄又黑的眉毛与眼睛的男青年来到窗前,将一只皮革拎包扔到柜台上,狠狠地说:“把抽屉里的钱往包里装。”性格开朗的营业员章琴见他这副模样怪滑稽的,随口嘟囔了一句:“来了个神经病。”

    谁知那男青年厉声吼道:“快把钱放进去,我喊一、二、三,不给就打死你们。”说着右手猛然从裤袋里掏出一支手枪,枪口对准了男营业员何小龙。

    习惯了平安宁静生活的章琴等人哪想到会有人持枪抢劫,见此情景才明白遇到了歹徒。何小龙面对阴森森的枪口,凛然地注视着歹徒,说时迟,那时快,顺手操起手边的茶杯猛力地砸向罪犯。“砰”地一声枪响,一颗罪恶的子弹射进了小龙的右前胸。

    同时受惊的罪犯见势不妙,撒腿就跑。“救命啊!抓坏人啊!”章琴等人一边呼叫一边勇敢地冲出大门追赶,黑暗中歹徒又朝他们连放了两枪。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是失窃的枪还没找到,那边不明的枪声又响起,这两者之间有无内在联系?新的侦查工作又开始了。

    现场共搜寻到直径7.62毫米手枪子弹弹头一颗、弹壳3粒,从射击所形成的撞针、抓子钩来复线等痕迹看,罪犯使用的是标准的“六四式”手枪;此种枪在装备上,配发至政法机关及保卫部门科级以上干部,范围不大。警方决定以枪找人,再行突破,指挥部立即三管齐下。

    一是在全市查验装备的“六四式”手枪,同时请邻近地区公安机关配合,核验当地的装备枪支,看有无枪支失控的可疑线索;二是派人到兵工厂调查,有无生产的枪支流失到社会上;三是全面查对公安部历年来枪支盗抢案资料,掌握涉及“六四式”手枪案件资料情况。

    全市民警闻警而动,很快本市及周边地区所有装备的“六四”式枪支均排除嫌疑,兵工厂更无一支枪支流失;公安部的账上,华东地区唯有保卫部大院这支枪号为“764321”的手枪被盗后没有查获。

    加油站营业员一致反映,作案者操本地口音。综合案情中的各种因素,持枪抢劫案人应与保卫部大院枪支失窃案有着密切的联系。案犯是陆出的同伙还是另有其人?大家都在思索着。

    将案情冷静地作一回顾分析,大家认为当初确定的以盗枪案案发地为中心,周边5个派出所为排查重点地区的认识是有根据的,但当重点对象陆出出现后,面上的排查即告停止。没有及时调整面上的其它排查部署,因此没有发现新的嫌疑对象。

    作案对象还应在这一地区!重新重兵进驻重点地区,杀个回马枪。事后得知,这名持抢嫌疑人是个漏网之鱼。原本在第一轮大规模的“梳篦式”排查中,他已被围入网中,侦查人员还曾秘密地观察过他穿的解放鞋,但仅仅是其身高比排查所列嫌犯的身高矮了4厘米而被否定,就锁定了陆出,与真正的嫌犯擦肩而过。



峰回路转,半枚指纹识破窃枪贼

    一个偶然的因素,大大加快了排查的进度。在保卫部大院附近一偏僻巷子里有一口水井,当地居民在用三足铁钩打捞掉在井里的水桶时,打捞上一个布包,里面有几块石头,还有航海仪器厂、财会学校失窃的手套、工作证等物。面对这口偏僻的水井,前来指导破案的省厅领导自信地说:“犯罪分子在这口井里露出了尾巴,他就是附近人。”于是重点地区由原来的5个派出所,再次缩小到了10个居委会和两个郊区大队不足万人的范围里。各级领导亲自上阵,重兵压境,收网在即。

    有一个细节,必须交代:持枪抢劫案发生后,刑警队迅速赶赴现场勘察,冒雨顺着罪犯逃跑的路线寻找线索,副队长李达在一矮墙下发现了一块塑料纸,两端粘有透明胶纸,他立即用雨衣遮盖好,等待刑事技术人员进行照相与提取。

    加油站的何小龙、章琴在看到此塑料纸的照片后,立即认出“持枪者额上贴的就是这东西”。很可惜,由于暴雨的浸泡,塑料纸与胶纸两面的痕迹全遭破坏,唯一的希望是胶纸与塑料的粘合处是否存在有价值的痕迹——指纹。 要从粘合的夹层中发现痕迹,必须揭开夹层,但这势必破坏痕迹,这是大家过去从没遇到过的难题,要确保万无一失。技术人员边实验,边摸索,经过三天两夜数百次相同材料相同条件的剥离试验,终于在粘合的胶纸上发现了半枚指纹,从而为验明作案者身份奠定了科学依据。

    此时,警方杀向重点地区的“回马枪”也十分有效,目标对准了居住在高老庄的易玉民,此人平时好吃懒做,经常旷工,偶尔参加小赌博。对此人专案组先前已甄别了3次,但疑点一直没有上升。郊区刑警大队副队长金聿针对此人的调查材料反复琢磨,按模糊检索的条件,此人应列入重点嫌疑对象。唯一不足的是没发现其有过偷摸劣迹。如果是他,初出茅庐,就作此大案,有无可能?金聿有些犹豫不决。

    关键时刻,指纹见了分晓。金聿将易玉民的指纹送到指纹室,不到5分钟,技术人员已将烂熟于心的持枪抢劫案现场指纹特征一一与之对上号了,结论是,易玉民的指纹留在了他不该留的地方。旋即进行的搜查中,在易玉民卧室的床头柜内,搜出了枪号为“764321”的六四手枪,子弹在膛,枪口烟渣未尽。

    久侦未破的枪案终于水落石出。陆出无罪释放。

    此案的成败得失,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刑事技术角度看,最初失在足迹鉴定上,最终成在指纹技术上。足迹与步法鉴定从技术难度上讲较指纹技术更高深,因为它不具有指纹终生不变的特点,虽有稳定性,但始终存在着一个量的变化,掌握很不容易,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偏差。



上一章        下一章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