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八年难辨假罗杰 一纸笑还真面目

    作者:刘持平 文字录入:牧青青  谢绝转载


    由血缘关系带来的名分,不仅仅涉及社会地位,还可能涉及家庭权力、经济利益、生活待遇等等实实在在的东西。因此涉及名分的纠纷和诉讼案常有发生。历史上,英国希伯恩-奥尔东诉论案和法国波旁皇朝十七世身世之谜是最为典型、最令人感兴趣的案例,虽发生的时代不同,解谜的方法迥异,但异曲同工,殊途同归,最终都揭开了事件之谜底,开拓了当时人们的科学眼界,很有意义。

    希伯恩-奥尔东诉论案是19世纪英国影响大且最拖延时日的刑事案件。

    罗杰·希伯恩出生于1850年,是杰姆士·希伯恩爵士的独生儿子。优越的生活,良好的教育,使青年罗杰十分出众,风华正茂。22岁时,加入军籍,世袭的爵位使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军官。

    入伍意味着艰苦生活的开始。为此,希伯恩在进行了军籍登记后决定先作一次世界旅行。

    1872年底,他从伦敦出发,乘坐“莱拉”号轮船,经非洲、大洋洲诸国,前往美国纽约。这是一条令人心情舒畅的旅游路线。上船时,罗杰愉快地对父母说:“我很快会回来的,每到一个城市,就会给你们写信。”

    此后,分别从里斯本、开普敦、堪培拉等地寄来了罗杰的信函。看得出,他在旅途中增长了许多见识,异国的风土人情使他迷恋。

    1873年春末,从新西兰首都港口城市惠灵顿传来了“莱拉”号轮船的最后消息,在前往纽约的途中,“莱拉”号遭遇风暴不幸沉没。这一海难使绝大部分船员和旅客遇难。

    许多天后,罗杰·希伯恩仍下落不明,按当时当时海域气温和风浪的实际情况,罗杰被认为绝无生还可能,事件的处理方最终宣告其死亡。这一消息沉重打击了望眼欲穿的杰姆士爵士夫妇,但他们始终心存希望,幻想儿子会像鲁滨逊一样,漂流到某一海岛,被当地居民救起,有朝一日能奇迹般地生还。

    八年后,杰姆士爵士先妻而去。失去了后代的希伯恩爵士贵族的头衔和财产,按英国遗族继承法,将由该家族的旁系继承人继承。始终期望着儿子在经历了传奇般的土著生活后会突然回来的希伯恩爵士夫人开始加大力度寻觅行踪不明的儿子。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鲁滨逊乘船失事后,在荒岛上独立生活28年的故事情节不断地鼓舞着她,爵士夫人驳斥有关她儿子已死亡的消息是无稽之谈。她执着地在世界五大洲的报纸上长期刊登寻子启事,公布了罗杰的相貌与行为特征的纪录书,并承诺对提供线索者给予重奖。哲人说,时间会医治心灵的创伤,但母爱不会因时间而减弱,却愈演愈烈,爵士夫人的努力就是明证。

    约一年后,在澳大利亚,一个名叫阿尔图尔·奥尔东的青年人被人发现就是失踪的罗杰·希伯恩。奥尔东离奇浪漫的生活经历,使人相信罗杰在遭遇海难后被土著人救起,生活在原始的但极罗曼蒂克的感情之中,乐不思蜀长期不返乡的故事是真实的。奥尔东几乎成了一位传奇的探险家。

    希伯恩夫人在进行了认真的考证后愉快地认可奥尔东为其儿子,心理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她将奥尔东接回了英国,并着手为其办理爵位的继承手续,但遭到了亲属们的极力反对。亲属们认为奥尔东是个高级骗子,为此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追究奥尔东的刑事责任。

    由于时过境迁,事件涉及欧洲和大洋洲两地,取证十分困难。马拉松式的诉讼,长达8年,直至1894年希伯恩夫人去世,并付出了一百多万英镑巨额诉讼费后,还是没有结果。希伯恩夫人去世前,发表了一份经过公证的给奥尔东的署名文件。文件注明,为了使奥尔东能继续进行诉讼,并保持一个爵士应有的生活水准,留给他300英镑听候使用。爵士夫人生怕她的儿子从此后会因付不起诉讼费而失去爵士门第应有的风度,遭来族人和世俗鄙夷的目光,用心可谓良苦。

    希伯恩夫人此举所产生的轰动效应传到了万里之外的澳大利亚,奥尔东家乡旧时的亲朋好友听说后,纷纷前来依附奥尔东这个新贵,跟着沾光。心怀鬼胎的奥尔东怕坏了大事,不是不相见,就是给几个零钱予以打发。

    不久,一张传票将奥尔东传到了法庭,只取一个证据,就是奥尔东的指纹。此事的起因是,原告方向法院提供了一份文书,这是一张1870年订立的商品买卖合同。同时提供,上面的指印是当年奥尔东在商行打工,与旅居澳大利亚的中国商人做生意时,依华人的习俗,买卖双方在合同上同时所留的。

    这真是传奇中的传奇。这份合同本无什么价值,但当300万英镑将游手好闲的奥尔东打造成一位高贵的英国爵士,成为当地居民茶余饭后的热点人物时,存有这份合同的华商戏称,凭合同上的指印,不费吹灰之力就叫这场滑稽剧收场,怎么会打了8年官司都打不清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真有人花了280澳元将此合同买了去,转手3万澳元买给了原告方,因此有了检验奥尔东手印一事。

    此时东方的指纹术刚刚在英国兴起,法庭鲜有指纹作证据的例子。但作为生物学和遗传学家发源国的法官还是同意试一试,这样兴许对经年不决的诉讼有所帮助。在苏格兰场警察的协助下,证明了奥尔东的指纹与合同上的指纹“极其相像”。这意味着在时间上,在罗杰·希伯恩尚未出发旅行的两年前,奥尔东就已在澳大利亚的商行打工了,真假罗杰不言自明。

    奥尔东哪见过指纹检验一说,不知如何对付,顿时乱了阵脚,迫不得已承认依据报纸上的寻人启事,与人合谋,策划冒名顶替失踪的罗杰,骗取钱财的事实,为此奥尔东被判处14年监禁。

    小小一枚指纹不仅使此案终于以出乎意料的方法和途径得以解决,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指纹技术在英国被公众普遍接受。

    比希伯恩-奥尔东一案耗时更为长久的是法国波旁皇朝十七世身世之谜,堪称是跨世纪之经典案例。

    法国波旁皇朝路易十六执政时期,法国的封建制度陷入了空前的危机。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来,路易十六被废黜,从而宣告了封建制度在法国寿终正寝。1793年1月,末代君主路易十六和王后被押上断头台。他们的两个儿子被投入巴黎圣殿骑士团寺院监狱。

    两年后,年仅10岁的“路易十七”因患骨结核病病故。但不久就传言,说在保皇党人的策划下,狱警被收买,里应外合,“路易十七”成功越狱,隐身国外,狱中病逝的男孩是个替身。

    19世纪初,便冒出了100多个“路易十七”,其中一个名叫诺道夫的普鲁士钟表匠最后得到了波旁皇朝家属的认可。1845年,诺道夫死后,他的墓碑上俨然刻着下列句子:“这里安卧着路易十七——诺曼底公爵——法兰西和诺瓦尔国王。”

    盖棺不等于定论。当时很多人就质疑诺道夫是个冒充的角色。死于狱中的男孩究竟是不是路易十七,这个问题折磨了法国史学界200多年。其间曾两次开棺验尸,但都没有定伦。

    科学的进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发明了DNA检验技术。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缩写,是组成各种生物的重要遗传物质。各种生物中的DNA数量、结构和排列组合方式各不相同,各有其特殊性,由此造成了生物的千差万别。同时,同一种生物各个个体之间,DNA的排列组合亦有其特殊性,决不雷同。因此,DNA同指纹一样,可用于个体识别,科学家形象地将它称之为DNA指纹检验技术。

    但DNA检验更胜指纹一筹的是,由于DNA的遗传性,使得它能够隔代验明被检验的物质之间是否存在遗传血缘关系,从而有条件搞清历史上没能搞清的谜团,还历史之本来面目。

    DNA可以从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提取,如在植物的枝叶、根茎、种子中;在人体的血液、精斑、唾液、性交混合物、肌肉、组织、骨骼、毛发、牙齿甚至汗液中提取。现在,全世界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用DNA技术办案,每年有数以万计的DNA证据被法庭采用。

    1993年,经法庭同意,再次开棺,法医从钟表匠诺道夫的手臂肱骨中取样,与保存的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安托内特王后及她的两个姐妹的头发做DNA检验,结果查明两者间的DNA没有相同之处,排除了诺道夫与王后家属存在血缘关系的说法,诺道夫的墓碑随即被撤去。

    1999年12月,又将保存在巴黎郊区圣但尼王室教堂水晶瓮中,当年狱中病故男孩的心脏片取样,与安托内特王后、王后的姐妹阿若阿纳加迪拉公主、马达约瑟法公主的头发以及两位在世的王后母系亲戚:罗马尼亚王后安娜和兄弟安德烈的基因样本进行亲子鉴定。

    比对结果,男孩心脏细胞中的DNA与5份样本DNA的相同率高达99.99%,证实男孩确为无冕之王路易十七。此消息2000年4月19日由法国波旁王室继位人路易亲王在巴黎向世界公布。

    现在可以这么说,在法庭科学领域,指纹技术和DNA技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双双成为解谜探幽、克敌制胜的法宝。



上一章        下一章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